河神的丸子

河廢料市集:在老屋裡享受減廢與再生的美好

文/羅郁茹
責編/王昱文

讓河畔老屋重新與社區共生共好

河神的丸子(以下簡稱河神)是一棟兩層樓的六十年老屋,緊鄰新店溪畔,安靜地座落在中正區韶安街的巷弄裡。「河神」為台語發音好玩(hó-sng)的諧音,希望以好玩的精神,透過這棟老宅連結著更多在地人群。

河神的前庭,有一棵和河神一樣高的樹木,剛好在夏天結了紅色的果子,這樣的綠意不僅為河神的建築本身,也為整條巷弄帶來舒服、自然的樣貌。走進河神裡頭,會有一種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感覺,每一個角落都有著不同的驚喜,初到河神拜訪的朋友,也許會有走進卡通裡面魔法堂的錯覺,這些擺在河神裡頭滿滿的選物品,都巧妙地和這棟老房子融合,繼續和這棟老房子一起把故事說下去。

▲河神的丸子一樓陳列著各具特色的選物(圖片來源/河神的丸子)

河神一樓為不同社會議題的選物選品店,不難發現這些選物品都有各自主張的議題。二樓為展演空間,不時會有各種展覽、活動、表演或是工作坊在裡面持續舉辦。是「河廢料|再生市集」河神不定時舉辦的大活動之一,這樣的市集活動,吸引了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攤位,一起在這個為期三天的市集裡面,讓減廢再生的精神持續發生。

河・廢料市集:開啟玩垃圾的100種可能

▲定期舉辦「河廢料再生市集」,連結更多永續社群與人才(圖片來源/河神的丸子)

河廢料再生市集由攤主和相關議題的社群夥伴所組成的「廢料玩家」,期望反轉生活中這些可能被人所遺留的「垃圾」。2024年7月19日至21日舉辦今年第二次的市集活動,這次的河廢料體驗活動系列,除了帶入身心減廢,如:泰式古法木槌敲筋,讓肩緊得到放鬆與舒緩;體驗活動當然有再生利用的精神,如:回收油製作的環保手工皂,讓使用過的油不只是廢棄液體,而是賦予新用途;著重於手部的運用和細節的琢磨,如:肖形印刻製,讓大家在雕刻印章的同時,細心的琢磨出自己心目中的印鑑模樣。不僅如此,還有夥伴選用漂流木、種子、石頭等大自然素材,如:以漂流木製作魟魚的掛飾、風鈴種子所製作的吊飾,在創作過程中可以與自然親近。

除此之外,這次市集活動還與世新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合作,在河神旁中正橋河濱公園舉辦戶外無痕野餐PK賽,有一系列精彩的活動,如:世新大學學生帶隊舉辦走讀導覽,探索古亭文史跟特別的二手產業文化。利用廢傘布,DIY後創作獨特再生手作藝術品,以及大小朋友都適合的趣味遊戲,一起透過遊戲訓練敏捷度和反應力。特別的是,這次甚至連續食料理都搬來了!以不浪費即期食材的心意,創作出美味的點心料理。

▲世新大學USR計畫學生,結合在地文史與永續議題舉辦系列活動(圖片來源/河神的丸子)

位於河神二樓室內的市集攤販,有著各家攤主們準備的許多精美的手作再生小物,每一攤都可以看得出滿滿的手工感與各自所秉持的再生精神。再和一位「馬馬插話」的攤主聊天時,了解到他們從事河廢料藝術作品其實是源自於這對夫妻經常帶著兩位孩子在新店溪附近散步,開始撿了許多的河玻璃、瓷器,於是開始了他們的創作,在撿拾的這些物品上畫上動物圖案,這些擺飾不僅可愛又療癒。這樣的減廢再生精神,一方面除了藝術的創作之外,另一方面也為河川的環境盡一份心力!更有趣的是,後來兩位屬馬的小朋友也加入一同創作的行列,於是一起辦理市集,也變成他們一家意義非凡的家庭活動!

▲活動從店內空間一路延伸到周邊的街區巷弄(圖片來源/河神的丸子)

通過多樣的活動感受減廢再生的重要性

在河廢料市集的這幾天,有非常多種不同的活動類型,但都圍繞在「減廢再生」的議題之中,在這三天的活動裏,感受到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減廢再生的重要性,也透過這樣的活動串連更多重視減廢再生的夥伴,讓大夥兒聚在一起後,產生出更大的效益,相互分享彼此減廢再生的精神,讓這些美好持續地在這棟60年的老屋發生下去,也希望能連動更多人注意到這樣的重要性。

nzhh
nzhh

我們是一群在都市的行動者。那些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記憶和脈絡就如同遺失的麥穗,我們躬身實作,讓他們重新落地生根。

文章: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