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修好一台電風扇,到一個社區修復彼此的情感,再到國家政策與國際趨勢的推動,維修這件事,真的已經成為重新連結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溫暖途徑。它讓我們在修復物品的同時,也修復了地球,修補了人心。
嘿,最近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用久了、有點壞掉,甚至「生病」的物品,真的只能被丟掉嗎?好像一旦進了垃圾桶,就徹底從世界消失了。 但其實,在我們沒特別注意的時候,一場悄悄的 「全球維修浪潮」 正在展開。它不只是在修理壞掉的東西,更像是在提醒我們:要怎麼重新理解自己和物品的關係,甚至和地球、和彼此的關係。
壞了就丟?地球的難題
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常常被「壞了就換新的」綁住了? 手機卡住,電器罷工,第一個念頭往往是:「算了,買新的吧,好像比較划算。」結果就是:家裡角落塞滿了電子垃圾,地球也因此背上沉重的資源浪費與碳排放。
科技越進步,東西卻壞得越快。就算我們很努力做回收,還是追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這時候,「維修」就像一道光,提醒我們還可以選擇 「惜物」。修好,就能讓物品活得更久,也能讓地球喘口氣。

維修咖啡館:從修東西到修感情
這股風潮,最早從國外開始。 2009 年,荷蘭有人發起了第一間「維修咖啡館」。這裡不賣咖啡,而是邀請大家把壞掉的東西帶來,和志工一起修。 在美國 Pasadena 的維修咖啡館裡,創辦人李青說,她最重視的,不是東西修好沒,而是「那份不需要錢就能交換的真實人情」。
有人帶著壞掉的燈,志工幫忙修;有人帶來熄火的電鍋,旁邊的人順勢聊起家常。修理的當下,不只是物品在復活,也是彼此的連結被慢慢修補回來。


小家電維修所:台灣的電器醫生
在台灣,也有一群人正把維修變成日常。 2016 年成立的 「小家電維修所」,每個月舉辦免費的家電健檢。志工們就像電器醫生,替電風扇、吹風機、電鍋「看病」。
他們發現,七成的小家電其實都能修好,甚至有三成根本沒壞,只是用了錯的燈泡、沒電的電池,或是小小誤操作。 更特別的是,裡面最年輕的志工當時才國一,就被大家叫做「電鍋主治醫生」,常常被長輩們圍在旁邊看得津津有味,場面非常有趣。
每一台電器背後都有故事:孫女的電子琴、媽媽味道的電鍋、陪伴父親多年的老電風扇。當它們重新啟動時,那份感動,比物品本身更珍貴。
到 2023 年底,小家電維修所已經辦過 80 多場活動、修過上千件家電,少了四千公斤的垃圾,也減掉四萬公斤的碳排。更棒的是,他們還整理成線上指南,教大家怎麼自己動手修。

一碼 IMMA 與大水溝二手屋:城市裡的再生基地
在台北萬華,還有一個藏身老公寓地下室的秘密基地。 「一碼 IMMA–人與物的再生基地」,和它的夥伴 「大水溝二手屋」,把閒置的國軍福利站活化成了一個再生場域。
這裡有木工坊、手作教室、免費市集,也有人在角落修電器、修家具。舊東西在這裡被翻新,重新找到主人。 大水溝二手屋更像是一個「慢活動」的空間——有人來修燈,有人交換物品,有人找到工作機會。這些小小的動作,讓城市裡的人際關係也一點點被修復。

南方修理聯盟:把維修帶到偏鄉
南台灣,則有一群人把維修帶到更遠的地方。 由中山大學副教授邱花妹和社區大學共同發起的 「南方修理聯盟」,把維修活動帶進偏鄉和高齡社區,甚至幫農民修農機。
2020 到 2024 年,他們已經辦了 120 多場活動,修了三千多件物品,減掉五萬多公斤碳排。對農民來說,不只是省錢,更是重新掌握自己生活的自主權。

從社區到政策:維修權
維修,不應只是熱心志工的事。它也該成為一種 「公民權利」。 所謂「維修權」,就是讓消費者有權自己修,或找第三方修,不會因為零件缺乏或維修太貴而被迫丟掉。
歐盟走得最快:要求廠商提供維修服務、零件,甚至明白揭露產品耐用度。奧地利有「維修券」、法國有「可維修指數」、瑞典則給「維修稅務抵減」。修東西不再是麻煩事,反而變成更容易的選擇。
台灣也開始跟進,研究國外的制度,未來可能會推動「產品維修度指數」或「綠色設計」。對台灣出口導向的企業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匯率衝擊下的永續解方
說到經濟,這一波維修潮還有另一層現實意義。 最近匯率波動、物價上漲,進口商品和原料都變得更貴。這時候,少買新的、多用舊的,甚至修好再用,就成了一種省錢的方式。
循環經濟,不只是「環保」,也是一種「開源節流」。修復舊物,不但減少對原料的依賴,也可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像租賃、共享、維修服務。對企業而言,這就是新的收入來源。 更何況,當國際越來越重視「碳足跡」,循環再利用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反而更有競爭力。
日日都是維修日
從一台修好的電風扇,到社區裡的彼此幫忙,再到國際政策的推動,維修已經不只是修東西,而是修復我們和地球的關係。
或許,下次電鍋「鬧脾氣」了,不必急著丟,可以找附近的維修點,或自己動手試試看。也許你會發現,修的不只是東西,還有那份陪伴的記憶。
當「日日都是維修日」成為我們的日常,我們和地球的關係,也會因此更緊密、更溫柔。
文字 | KEN (林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