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查理(河神的丸子實習生)
責編/王昱文
(本文轉載自河神的丸子粉絲專頁)
在幽靜的巷弄裡,抱持著對於社區的關懷,努力地經營這家店,親力親為地照顧店裡所有細節,讓河神呈現最完美的樣子。喜歡關注社會議題,並勇敢發聲,想要讓社會變得更美好。把每一位客人當做朋友一樣對待,以閒聊來聯繫起自己與其他人,用自己的方式來和社區做互動,這就是我們的店經理——阿哲。
阿哲的本名叫做賴正哲。他喜歡大家叫他阿哲,他說這樣比較不會有距離感。今年已經快步入60歲的他,人生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經營店家,不管是從過去自己開店,還是現在成為河神的店經理,阿哲都非常享受這一份工作。他對於這份工作的熱情,讓他不會對這份工作感到厭倦。相反的阿哲會期待上班,甚至不捨得下班。 由於受到台灣戒嚴時期以及大學修課的影響,阿哲對於社會議題也十分關注,像是動物保育、性別平等、原住民等議題。所以,阿哲在思考如何將河神做出市場區隔時,馬上就聯想到可以透過辦與社會議題有關的展覽來吸引人潮。而今年已步入兩週年的河神也已經舉辦了很多不同社會議題的展覽哦。
不同的展覽,看出人生百態
在眾多的展覽當中,阿哲最為之動容的是一位得了癌症的畫家所辦的展覽,「活著-朱玲畫展」將作為她給這個世界的告別禮物。也許是天意弄人,她在辦展的過程中不敵病魔不幸離世了,但她的家人們還是堅持舉辦畫展,將畫展從作為畫家對於世界的告別轉換為家人對於畫家的告別。在辦展的過程中一直陪伴著他們的阿哲除了傷心,更多的是對他們的精神感到佩服。可能是在得知患癌時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畫家與家人都抱持十分正向的心態來看待死亡,努力籌辦展覽來好好地跟這個世界說再見、和畫家說再見…。阿哲在回憶時說到:「畫展裡的畫多數都是在她抵抗病魔,身體最為不適的時候畫的,但是作品給人的感覺卻是很輕快、很快樂的。」以至於阿哲在看完畫展後感悟到的是「雖然畫家已經往生了,但他的精神還活著。」
河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河神從過去到現在都有一直在嘗試新的跑道。一開始大家一起來河神共餐,促進社區社群的互動,疫情後調整為一樓作為選物店,二樓空間為展區的經營模式。在這當中河神都在勇敢嘗試,唯一不變的就是努力成為友善社區社群的空間,回饋給社區公民。河神與社區居民也有著緊密的互動,例如與周邊的共學社群 WaterOriginal 165 實驗工作展廠共辦小朋友學習創作成果展,而附近的居民也會在閒暇時間來店裡找阿哲聊天。
除了社區互動,環境永續發展也是河神一直關注的議題,透過推動減廢再生等概念來提升社區民眾的環保意識。例如,河神的重要活動之一——「河廢料市集」,就是一個以推廣減廢再生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的市集。為了可以達到以上的目標,河神在未來也會不斷地試著以新的方式來進行推廣和宣傳,用心經營下去。
兩年是分水嶺,過去努力耕耘,未來感恩收穫
在台北市政府閒置活化計畫支持下,誕生了「河神的丸子」。但能夠慢慢茁壯成長,要感謝的人有很多,謝謝中正區公所的曾明蘭小姐、王丹平先生,關心河神的發展並給予行政上的協助;謝謝周邊照顧我們的鄰里茶行張爸爸/張媽媽、前鄰長天進哥、素英姐、惠貞姐、周大哥,親切的互動和關心,讓我們覺得心暖暖的;謝謝超過20組的策展藝術家、創作者、將近100位的寄售品牌夥伴們,每次都帶來驚奇和創意激盪。因為有大家的共同投入,才能創造河神的丸子這麼豐富精彩多元的面貌。
河神在轉型為故事選物、議題展演空間即將步入兩週年,兩年對於河神團隊來說,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兩年前河神團隊沒有忘記初心並且重新開始, 即使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如今也已在諸多的嘗試後逐漸定型。但阿哲仍然期待可以透過較為新穎的經營方式來吸引民眾前來,他期待將河神和網路以及當下流行做結合,用這些方式來達到良好的社區互動。
最後,阿哲認為能代表河神的三個詞是「好玩」、「酷兒」和「永續」。「 好玩」是因為河神的台語與好玩的台語是一樣的,同時也表達出了想要讓來到河神的人都認為河神是好玩的。「酷兒」是希望河神一直是新穎的,不會讓人覺得煩悶無趣。而阿哲希望河神可以一直永續經營下去,所以最後選用了「永續」來作為代表河神的詞。
河神的丸子|臺北市詔安街38巷2弄5號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oSng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