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綠活

隱身在城市中的綠色寶藏——與自然共生的寶藏巖文化村

寶藏巖文化村位於公館商圈旁,依小觀音山而建,曾是軍事管制區,後形成聚落 。面臨拆遷危機後,轉型為共生聚落和國際藝術村 。寶村柑仔店成為社區中心,促進居民交流 。聚落推動耕種、共食等活動,並舉辦惜食減碳、食農教育等,展現與自然共生的綠色生活 。寶藏巖的轉變,體現了都市中淨零綠生活的可能性 。

在社區搏感情,串起巷弄綠生活——萬華社區小學

位於萬華糖廍文化園區的「萬華社區小學」,一個由社區規劃師陳德君創立的共享空間。它透過多元活動凝聚社區力量,推廣萬華文化與在地連結。近年更積極推動「萬華糖廍ESG可食地景」計畫,打造生態園圃,不僅串聯綠生活社群,更成為居民與遊客共享、探索的開放空間,創造出意想不到的互動與樂趣,展現了社區營造的蓬勃生命力。

在城市重建往昔村莊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鄉野」文化逐漸消逝時,反而在思慕鄉間體驗的城市裡,被重建起來!
台灣大學附近、佔地4頃左右的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不只是珍貴的綠點,久而久之竟成為客家耆老的心靈寄託。城市綠洲不只用來比喻「都市中難得的綠點」,心裡對消逝中的文化、生活氣息的懷念,那份珍視之情,也是一種發現綠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