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源可能被遺棄在角落裡,等待著下一個使命。【棧戀棧練】團隊便是這些廢棄資源的「再生之手」,他們利用巧思和雙手,將「棧板」轉化為功能多樣且美觀的作品。
起初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念頭,因為捨不得資源浪費,因為喜歡動手做,所以,想邀請地方同好與我們一起運用巧思廢物利用。 – 【棧戀棧練】創辦人 – 杜季勳
從廢棄物中發現溫度
生活應該可以更有溫度!! 我們的『手』除了滑手機應該可以做更多的事,集合大家的力量,運用手的溫度、腦的靈動,將閒置資源賦予新的生命與「熱」度,並透過集眾巧思,展開一連串的共作行動。我們相信,有了熱血的人,就會有環境,有了環境,就會有人來、有人來了就會有更多的想法可以被實踐。然後,生活會改變,我跟你會改變,社會也會被改變。
這樣的改變並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改變,更是一種思想的重塑。如同每一塊棧板在經過【棧戀棧練】的處理後,不僅成為了木桌、椅子或木架,更象徵了一種資源再生的理念。透過這些創意行動,他們讓更多人明白,所謂的「廢物」其實還有很多未被發掘的價值。


廢棄棧板的重生旅程
致力於將廢棄棧板轉變為實用且美觀的木作品的『棧戀棧練』,過去也曾輾轉於台北古風里小白屋、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園區的小農屋一起與大家玩木作,雖這些場域也是學習並施展木作的好地方,但總不是在自己的家鄉、貼近居家生活的區域,也沒辦法自在置放所屬工具、材料並大展身手。終於,2017年,在離家約百米的地方,尋覓到了一個迷人的空間:永和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有了幾乎可說是專屬的木作空間,總算可更貼近與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一起共同玩木創作,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樂活基地,我們總是在安全基礎下,放心放手的讓孩子自由操作機具,如果孩子從來沒有機會開始自己動手做,我們想所有的生活方式,也只能速成了!
有了自己的空間之後,『棧戀棧練』將過去心中想法逐一落實,從初期的廢棄棧板再利用、到後來的食農教育及打造可食地景,各種融入了生態、植物、農耕、環境保護、料理共食等生活主題的活動,都將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生活』這顆種子,植入在每位參與者的心中,慢慢生根、發芽。 【棧戀棧練】不僅僅是一個木作工坊,更成為了社區居民聚集和互動的重要場所。

堆肥中的生命循環
【棧戀棧練】社群創辦人杜季勳,也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社員,因為深深感受到「廚餘」對環境的影響已超乎人們的想像,因此希望自家、或社區的廚餘,除了隨著垃圾車廚餘桶,以大規模集中的模式處理外,若能讓社區自發性地在地利用,變成有用的營養資源,同時也能減少運送及大量處理所產生的碳足跡,一舉數得。 因此,2019年棧戀棧練團隊與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雙和站所的社員,開始在樂活基地內推動「落葉、生鮮廚餘堆肥」實驗計畫,雖然計畫的範疇不大,但意義深遠,希望透過經驗累積及行動呼籲,能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並藉此推動廚餘在地處理的可能性。

未來的展望與行動的力量
每個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都需要時間慢慢累積去改變。當你意識到我們留給下一代的環境開始惡化時,「唯有行動,才能解決你的焦慮」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棧戀棧練】所倡導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動手做能夠讓我們與資源、與人、與環境重新連結,這或許正是我們需要的「生活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