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剩的食物或過期的食材,你會如何處理呢?利用地瓜葉染出美麗方巾、將吃剩的果皮做成洗潔液、蒐集居家廚餘變身沃土,甚至在一個盆栽完成生物自體循環,原來「剩食們」的下半輩子還有這些可能嗎?
原為中央通訊社的職工宿舍的師大古風里龍泉宿舍,隨著社員們逐漸年老,空間也跟著被閒置遺忘。在地方里長的爭取下,取得使用權,並邀請經營里內「古風小白屋」的單位進駐,從此,打開了圍牆後的芒果香草園,成為萬里飄香的社區廚房。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為新北市府青年社會住宅計畫中的新形態空間實驗計畫,以「分享」為核心理念,希望透過「揪伴計畫」及「駐一起計畫」,鼓勵民眾自主於空間中舉辦各種共享活動,讓空間成為創造人與物自然交流媒介。
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對物品的快速消耗和丟棄,導致了大量的浪費和環境污染。位在台北市大安區古風里的一個轉角,有著一個神奇、溫暖的小家電修理站「古風小白屋」,幾位社區大哥透過協助居民修復舊物,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減少浪費,同時也促進社區交流,重建現代都市中逐漸消失的人情味。
台灣每年約產生130萬個咖啡豆麻布袋,相當於36個小巨蛋的面積,而這些袋子在使用完畢後多直接被丟棄,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蘆葦女力」致力於為這些廢棄麻布袋重新找到出路,將原來被視為垃圾的物件轉化為具有質感的產品,不僅延續了它們的生命力,更在過程中提供中高齡婦女新的就業和社會參與機會。
河神的丸子店經理阿哲抱持著對於社區的關懷,努力地經營這家店,親力親為地照顧店裡所有細節,讓河神呈現最完美的樣子。
河廢料再生市集由攤主和相關議題的社群夥伴所組成的「廢料玩家」,期望反轉生活中這些可能被人所遺留的「垃圾」。2024年7月19日至21日舉辦今年第二次的市集活動,結合身心療癒、再生體驗與自然媒材等元素。
【空間分享計畫×社區營造】系列課程,希望傳遞當前關於「空間分享」實踐的知識經驗。透過系列課程,期望學員從學習者化身為倡議者,扭轉當前台灣社會對「 空間分享」之內涵。
老的建築或者房屋因為缺少連接而逐漸變成都市里的一座孤島。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永遠會有人拿著大把的資金進入,蓋著最漂亮嶄新的大樓。問題是,一棟看的到终点的房屋和其中的住户就可以理所當然的被漠視嗎?
藥師第二代重新修復老藥局在社區的存在感與功能性 以老店舖為主題的戲劇,其海報總是以夕陽餘暉下的昏黃色調來呈現,洋溢著溫暖;年過半百的豐仁藥局也有如此畫面感,帶著老照片般的懷舊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