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老扶幼、共耕共食,在水泥叢林中重塑剩食們的下半輩子

說到吃剩的食物或過期的食材,你會如何處理呢?利用地瓜葉染出美麗方巾、將吃剩的果皮做成洗潔液、蒐集居家廚餘變身沃土,甚至在一個盆栽完成生物自體循環,原來「剩食們」的下半輩子還有這些可能嗎?
說到吃剩的食物或過期的食材,你會如何處理呢?利用地瓜葉染出美麗方巾、將吃剩的果皮做成洗潔液、蒐集居家廚餘變身沃土,甚至在一個盆栽完成生物自體循環,原來「剩食們」的下半輩子還有這些可能嗎?
原為中央通訊社的職工宿舍的師大古風里龍泉宿舍,隨著社員們逐漸年老,空間也跟著被閒置遺忘。在地方里長的爭取下,取得使用權,並邀請經營里內「古風小白屋」的單位進駐,從此,打開了圍牆後的芒果香草園,成為萬里飄香的社區廚房。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為新北市府青年社會住宅計畫中的新形態空間實驗計畫,以「分享」為核心理念,希望透過「揪伴計畫」及「駐一起計畫」,鼓勵民眾自主於空間中舉辦各種共享活動,讓空間成為創造人與物自然交流媒介。
台灣每年約產生130萬個咖啡豆麻布袋,相當於36個小巨蛋的面積,而這些袋子在使用完畢後多直接被丟棄,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蘆葦女力」致力於為這些廢棄麻布袋重新找到出路,將原來被視為垃圾的物件轉化為具有質感的產品,不僅延續了它們的生命力,更在過程中提供中高齡婦女新的就業和社會參與機會。
河神的丸子店經理阿哲抱持著對於社區的關懷,努力地經營這家店,親力親為地照顧店裡所有細節,讓河神呈現最完美的樣子。
河廢料再生市集由攤主和相關議題的社群夥伴所組成的「廢料玩家」,期望反轉生活中這些可能被人所遺留的「垃圾」。2024年7月19日至21日舉辦今年第二次的市集活動,結合身心療癒、再生體驗與自然媒材等元素。
社區規劃師創辦的社區學習品牌,據點在萬華大理街糖廍文化園區社區共享空間,重視人力物力循環互助,舉辦各種主題活動,分享傳遞萬華經驗所獲得的各種理性與感性規劃或社造知識、能力和人間情義。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下,家中物品常在不知不覺中越堆越多,面對故障的電器及傢俱,人們往往傾向直接換新,忘記了還有「修復」這一個選項。古風小白屋提供一個共享空間,不只募集工具,更讓人們因「修理」而相互聚集、連結。
對不同世代的移民而言,新隆社區是他鄉做故鄉,我們在這裡建立自己的原鄉。不過都市更新的華麗口號實在太多了,我們決定為「家」和「原鄉」做點實在的事情。
重視環保的A小姐,在 FB 打入關鍵字「維修」,經過一段時間,FB像精靈一樣,把和平新城小家電維修活動推送到眼前。首場於和平新城小客廳進行的小家電維修活動,迎來了10組惜物人、12件故障小家電、3位愛滿滿修復大師。